我国监理工程师伦理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文章来源:谷槐 时间:2025-03-25
我国监理工程师伦理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目录1引言2工程伦理理论概述2.1工程伦理2.2工程伦理建设的必要性2.3我国工程伦理建设现状3监理工程师4监理工程师伦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4.1监理行业伦理环境不良4.2监理工程师伦理道德规范缺失4.3监理工程师伦理道德教育缺失4.4监理工程师缺乏“角色感”和社会责任感5监理工程师伦理建设的对策与建议5.1将工程伦理引入工程教育5.1.1在高校开设工程伦理课程5.1.2重视工科教师工程伦理意识的培养5.1.3加强在岗监理人员的伦理教育5.2完善监理行业伦理规范体系5.3提高监理工程师风险意识5.4建立并完善监理伦理监督机制6结语参考文献1引言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工 程建设活动,与此同时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给整个 建筑行业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渐突出,使得工程伦理 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象,不能不说工程伦理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工程活动中,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强烈伦理道德意识,在维护 业主合法权益的同时,要摆正位置,认真履职,自觉 维护参与建设各方的共同利益。本文主要对监理工程师伦理建设问题做一些探讨和研究。2工程伦理理论概述2.1工程伦理我们这里的工程主要指狭义的工程,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1]。所谓伦理,就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规则,行为准则,是群体所共同认定的思想行为规范准[1]属于道德范畴。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伦理行为主体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等。2.2工程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具有规模大,技术复杂,涉及 的专业面宽,参与人员的数量较多等特点。工程参与者在工程项目中承担了包括工程设计,决策,实施,监管等各个环节在内的绝大部分工作,且一个工程建 设项目的最终完成,要求全体工程活动的参与者不仅 要有专业技术,还都要有具备伦理意识,并且能够自 觉承担伦理责任,由此可见开展工程伦理建设的是非常有必要的。2.3我国工程伦理建设现状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 开展了大规模建筑工程建设,但主要致力于技术,管 理等方面的创新,很少关注伦理问题。与国际上的工 程伦理建设对比来说,尤其是和发达国家相较,我国 的工程伦理建设发展程度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居于起 步阶段,中国的伦理建设整体缺乏竞争力,因此无论是从职业道德的立场还是工程实践发展的立场来看,我国都需要加快工程伦理建设的脚步。3监理工程师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是我国工程监理制度推行的 主要目的。监理工程师将掌握的工程技术,经济,法 律等专业知识应用于动态的、全方面的工程管理,使 业主方投资效益最大化。我国的监理工程师是受业主 委托承担项目管理工作、监控工程质量的负责人,是 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桥梁。监理规范及建筑法都明确 了监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社会责任,监理工程师要 不断加强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遵守,爱岗敬业,自觉抵制不良思想。4监理工程师伦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4.1监理行业伦理环境不良作为相对业主和承包商来说的独立第三方,监理 工程师必须以公开,公正,公平,诚信的职业准则维 护其工作的权威性。然而,我国工程监理制度的设立与现阶段工程建设领域所特有的国情结合在一起时,相对容易滋生工程监理腐败问题,甚至开始出现行业“潜规则”现象[2]。比如,向被监理单位指定分包商 或材料设备供应商泄露业主认为需要保密的事宜,利 用从业的便利收受被监理单位的财物等等。更令人担 忧的是,这一现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且不学无术 者趋之若鹜。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但整个 行业的大环境下,却成了为一部分人无底线无原则获取利益的工具。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工程的经济价值,过分追求利润而忽略其伦理和文明要素,这明显违背了伦理原则。4.2监理工程师伦理道德规范缺失在工程伦理研究的初级阶段,我国工程伦理规范 和标准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工程伦理的欠缺成为了我国监理工程师职业的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不利于激起监理的专业意识和精神,限制了监理的创造力和创新水平。4.3监理工程师伦理道德教育缺失在工程建设规模如此之大的中国,工程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此时是教育和引导工科学生 树立科学职业价值观的良好时机。但现阶段我国高校 工程伦理教育无法满足工程实践对伦理的需求,现实 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仅工科学生,整个 建筑行业都普遍缺乏工程伦理教育,我国的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施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4.4监理工程师缺乏“角色感”和社会责任感监理工程师一直被政府部门或建设单位雇佣,属 于工程咨询与管理服务类的工作,这导致监理工程师们形成一种自身只是达到组织目标的工具的思想[1],而不能从潜意识里自发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伦理责任。如今,社会个体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最关心 自身利益,一旦与他人利益或集体利益起冲突,很多 人不能顾全大局妥善解决矛盾。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 变监理工程师的伦理观念,让工程伦理道德成为一种潜意识,才能使其自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5监理工程师伦理建设的对策与建议5.1将工程伦理引入工程教育我国工程伦理发展“道阻且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工程伦理教育的缺失,想要推动工程伦理在我国的 发展,必须积极克服教育缺失这个消极因素。监理工 程师作为承包方工程活动的监督控制者,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伦理问题[3]。若是没有必要的工程伦理学对其进行约束,那么由此而导致的后果将是不堪设 想。综上所述,从外界进行工程伦理理论及思想的灌 输和教育,理应成为加强监理工程师伦理道德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的一步。5.1.1在高校开设工程伦理课程对即将进入工程领域的在校学生们进行工程伦理 教育会起到一本万利的作用。从工科学生的未来发展 角度看,工程伦理教育可以改变或进一步提高学生们 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逐 渐发展到较为完善的程度,并指导其明确并自觉承担 职业伦理责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朝着有崇高职业理想的工程师不断努力靠近。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优秀的工程建设队伍将对社会及企业的稳定,行业及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综合国力正在迅速提升,科技工程发展速度尤为惊人。当代工程活动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1],伦理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高校作为工程伦理 教育的主要传播平台,推进工程道德教育势在必 行[4]。工程中凸显出的伦理问题日益增多,所以在工科高校教育中,当务之急就是把工程伦理列为必修课。学生必须接受工程伦理意识、适当的工程价值和 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加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自我 意识、推理能力和处理技巧,成为具有道德意识,能 够做出道德判断,遵循伦理标准,并具有决策能力的监理工程师。5.1.2重视工科教师工程伦理意识的培养通过高校开展伦理教育是最有效的传播途径,在 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知识的教授与培训的同时,加强 工程伦理学教师与工科教师之间的学习与沟通,进行 思想的融合与碰撞,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去感染 学生。学生不仅要在工程伦理课堂中系统地学习理论 知识,其他专业课的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工程伦理意识,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5.1.3加强在岗监理人员的伦理教育在岗监理人员在工程实践中与社会的实际接触,再对其开展伦理道德教育,使其自觉地恪守职业道德,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能改善整个行业工程伦理 风气,提高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理风险,提高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水平。5.2完善监理行业伦理规范体系监理行业的伦理规范是监理工程师在伦理自检方 面进行自我管理和发展的参考和需要。我国监理行业 伦理规范体系的完整性相对落后,大部分伦理的关注 点仅在于职业操守,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质内容。通过 完善伦理体系,能够明确地界定监理工程师伦理道德的概念。按照不同专业成立各类工程组织,再根据组织种 类建立包括伦理规范在内的行业行为规范。伦理属于 道德的范畴,日常生活主要依靠自律,而行业伦理规范就是为了行业组织的集体自律,建立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组织,建立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一般规范和各种职业的具体内容,如建筑工程的环境 影响,保密信息工程。监理工程师参与工程的整个过 程,对工程情况掌握全面,比其他监理人员了解更广 更深,对提升整个行业工程伦理的发展和建设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技术控制不可或缺,同时进行道德自检也是必不可少的,工程“健康”的关键在于监理工程师是否能够做到集体自律。而那些不遵守或违反道德规范的监理工程师,情况和后果较为严重的,就必须接收法律制裁。5.3提高监理工程师风险意识监理工程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技术知识,还必须知 道如何识别环境和社会风险,再运用必要的专业知识 来进行评估风险,并将风险应对结果传达给整个工程 团队,群体成员间保持信息沟通来形成群体的一致信念度[1]。让监理人员和团队在一开始参与培训并花时间去理解整个环境,这可能会导致每个监理人都有知 情的警觉,再结合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就可以避免长期和短期的负面影响。5.4建立并完善监理伦理监督机制从伦理的长远发展来看,除了从思想上通过教育 灌输伦理意识以外,建立伦理监督约束体制也是必不 可少的。进一步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监督体系,加 强对监理工程师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开展外部监 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外部监督例如政府和社 会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建筑行业内部及 工程项目参与人员之间的监督。促进我国工程伦理监 督机制的制定和完善,以推动工程职业化进程,提升监理工程师职业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6]。6结语长期以来,工程伦理建设在我国很少被关注,要到议事日程上来。重新塑造一种积极的工程文化环境,关键所在是要提高监理工程师工程伦理意识和职 业道德修养。我国的工程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不深入不透彻不成熟,所以有必要以我国的工程实践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工程伦理学的 相关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工程伦理的发展之路。将伦 理意识深入人心,为我国拓展国际建筑市场开辟广阔的道路,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工程强国”。参考文献:[1]闫如坤,龙翔.工程伦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2]郑勇强.监理主体责任伦理研究[J].求索,2015,(07):80-84.[3]宁先圣,胡岩.工程伦理准则与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388-392.[4]杨少龙,徐生雄,樊勇.近15年来国内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46-50.[5]SHARONA.Jones,DIANEMichelfelder,INDIRANair.Engineering managers and sustainable systems:the need for and challenges of using an ethical framework for trans-formativeleadership[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7,140(5).[6]张恒力.工程伦理规范何以可能[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9(5).